绿色校园声学研讨会召开

发布时间:2011-06-10 

对于正常人而言,声音可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物质,相比所见所感的东西,可控性较弱。而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被动接收,使得声音在建筑设计中往往不被重视。这一点从我们学习建筑物理的过程中也有所体验,相比之下,热血对于整体设计影响更强,而光学使得设计中趣味性更浓。声学学习之后,所了解的知识似乎只是转瞬即逝,没有真正渗透到我们的设计中。而在6月10日,由Armstrong公司举办的声学研讨会,向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,让我们对于声学和建筑设计的结合有了新的认识。
      研讨会在Armstrong公司向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吸音材料的捐赠仪式中拉开帷幕。之后,来自Armstrong公司的高级首席科学家Dr.Kenneth P. Roy和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彭健新副教授分别作了声学方面的研究报告。
      Dr.Kenneth P. Roy由第一代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出发,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,包括标准过于片面,后期运营成本增加,忽视建筑综合使用要求与性能的重要性,不能满足使用者要求等。针对这些不足所制定的DGNB评估体系,则是完全由使用者和投资者角度出发,通过整合设计,提高建筑质量,节约成本。同时他也提到了绿色学校评价标准中的声学质量问题。在中国,绿色校园的声学评估体系几乎为空白,仅在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》中提及些许,从房间容积、空场混响时间、允许噪声级来制定标准。如何制定出符合现有绿色校园发展的评估体系,成为当务之急。
      彭健新副教授则主要针对教室声学,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研究成果。其中,体型设计与吸声材料布置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。研究发现,矩形切角的教室,声学特性相对其他体型要好,听众区域的清晰度相对较高。但如何让这种非传统的形态真正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,仍是需要推敲的内容。就吸声材料来讲,当它布置在后墙和侧墙时,其声学特性较好,混响时间较短,清晰度较高。这些内容,都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,但在教学中却很少被提及,实属可惜。
      发言过后,来自同济大学的来曾祥教授,蒋国荣副教授,范斐老师,干靓老师以及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中国区总代表卢求先生,Armstrong公司的杜国材先生,李佳先生参与讨论。尽管研讨会的规模不大,但气氛依然浓厚。每位嘉宾都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,热烈讨论了声学可能影响涉及的要素,以及在推广绿色校园理念时,声学的实际运用。蒋国荣副教授再次强调,在推广过程中应设定属于它自身的评价体系。
      经过这次研讨会,我们对于声学的印象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复杂难懂的公式,更多关注到影响设计的要素。在将绿色校园的概念逐渐扩大的过程中,对于声学设计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温。两者齐头并进,必将碰撞出全新的火花。

地址 中国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

邮编 200092

电话 +86 21 65985402

传真 +86 21 65983414